农田耕地利用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分类管控


和蓝集团对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实施土壤污染风险分类管控。为有效防治和减轻耕地土壤污染现状,实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农艺调控类技术

农艺调控是指利用农艺措施减少污染物从土壤向作物特别是可食用部分的转移,从而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实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农艺调控技术措施主要包括石灰调节、优化施肥品种调整、水分调控、叶面调控、深翻耕等

农艺调控类技术

土壤改良类技术

通过施用钝化剂、土壤调理剂等,降低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阻控作物对土壤污染物的吸收

土壤改良类技术

生物类技术

生物类技术是利用天然或人工改造的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低土壤中污染物浓度或者使污染物达到无害化的技术,主要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提取等

生物类技术

综合类技术

农田作物生长期间,田间环境因素复杂多变,加之土壤污染的复杂性.当单一措施难以保障农作物可食部位污染物含量达标时,需要结合农产品产地土壤污染类型、污染程度,集成优化物理-化学-生物联合技术措施,建立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农田安全利用模式

综合类技术
治理效果评价
Governance

为有效防治和减轻耕地土壤污染现状,实现受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降低农产品污染风险,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

治理效果评价
01
评价独立客观

耕地污染治理效果评价工作应由第三方效果评价单位负责组织实施,确保评价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02
实现污染物下降

耕地污染治理以实现治理区域内食用农产品可食部位中目标污染物含量降低到GB2762规定的限量标准以下为目标。

03
治理整体效果评估

根据治理区域连续2年的治理效果等级,综合评价耕地污染治理整体效果。(连续2年内每季治理效果等级均达标,整体治理效果达标)